怎样鉴别仿古佛像
十子杵上的鎏金处理
而现代仿做的铜佛像多为电镀的,金层薄,金色发青,露肉处脱金不自然,故意不镀金层或磨掉,再做化学处理.电刷镀的金色没有熟黄色金感.顺便提及一点,某些明清镀金佛像的金面散见一些微粒黑点,属于正常。由于所铸佛的铜合金中含有少量铅,铅以软夹杂形式存于铜体中,佛像镀金前表面经锉磨抛光处理时,铅微粒磨露在铜表面,铜表铅微粒受存放环境影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为乙酸铅,继而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铅,会使该部位膨胀顶破鎏金饰面。
十子杵上的图样看佛像上的刻铭也是鉴别仿古佛像的一个方法。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一般楷书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大明宣德年施”,凡有铸造铭文的均为后代仿器。清代宫廷造佛像始于康熙年间,乾隆时期达到高峰,六品佛楼造像通常有“大清乾隆年敬造刻款及佛名、部属三种款。”如不动金刚像的下沿正面刻“不动金刚”,背后下沿刻“德行根本”,秘密文殊宝利佛正面下沿刻佛名,背后下沿刻“瑜伽根本”四字,其他还有“般若品”、“功行根本”等。
清康熙无量寿佛封底与封口看内壁残留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我们首先在佛像内壁凹处找一找铸范残留物,如果有黑碳泥、灰色三合土属正常的,如有白色石英砂块、白膏层状物,或炉灰状粉红色层状物,必为现仿。八十年代到前些年一直是用石英砂、石英粉做模壳,近年铸造业改用莫来石粉,也就是将煤矸石经锻烧后呈粉碎砂状物,用该材料做模壳造价低,耐高温,铜水流动性好,铸造后残留物如烧过的炉灰色。现代铸佛像还采用一种铸造金银手饰用的耐高温石膏粉,该材料造价高,但铸出器表纹饰较精细,佛像内壁残留有极细的白色层状物。
佛像内壁残留黑炭泥痕,凹角处可抠出炭泥残块再看支撑钉。古代铸佛像一般多为四棱铁钉,手工打锻的佛像采用铜钉,钉尖则多为弯曲的,这是由于铸造后掏挖内范芯时,用硬器砸弯的。有的钉大,钉多较明显,有的钉小量少,但也是较易看到的。内壁的有些铁钉齐根锈断了,用刻刀挖一下铁锈,铁钉根子在铜内。现有做假者用多块小疙瘩铁锈粘在内壁上,或用一截现代圆钉嵌在内壁上,再用酸咬蚀成铁锈状。遇这些疑点,用刻刀一挖,会露出新圆钉。佛像新铜底子必假.还有人用手工打扁方铜钉后新烧焊在内壁上,人为新做痕明显,易辨真伪。
佛像内壁手工锻打铁支撑钉看封底。古代佛像制作完成后,按宗教程序还要装藏与开光,才能成为佛教徒供奉的神像。装藏即在佛像的内膛放一些佛教圣物,圣物主要是法身、生身舍利,具体为五部大陀罗尼咒、吉祥真言经咒卷及大成就者所出舍利,还要填充五宝、五甘露、五药、五香等金银珠宝和香料等。大型佛像内置一根塔状“命根”木棍,上部用金汁,中间彩粉,下写墨书真言。装藏完成后要用紫铜板封底,藏佛封底是将底沿往内收,敲打包住底盖,内地采用剁口法,即用刻刀在佛像底沿剁出铜刺,以铜刺来固定底盖.底盖中部一般都用阴线刻“十字金刚杵”,防止邪魔外道的袭扰.十字杵因时代与地域不同,图样因地而异,稍有不同。内蒙古多伦封底嵌入莲座底边较深,在5至10毫米间,十字金刚杵图形较小,中心空圆圈或阴阳鱼,十字杵做镀金处理。
上述就是为你介绍的有关怎样鉴别仿古佛像的内容,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欢迎前来咨询我们网站,我们会有专业的人士为你讲解。
m.fdjgyc.b2b168.com